主动退出医保,药店门诊统筹还搞不搞?
来源:转载 医药云端工作室 | 发表时间:2023-10-12
医保的钱越来越难赚,是连锁、工业企业躲不开的“劫”....
根据各地医保局公开消息显示,出现了一些区县药店主动取消医保服务协议。- 8月11日,德州区2家药店中止或终止医保服务协议。
- 7月31日,昆山市6家药店终止医保定点医疗服务协议。
当然,从数量上看,药店主动退出医保的情况还少之又少,医保依然是药店生存的支柱之一。有不少受访者在与《第一药店财智》交流时提到,医保产生的营业额占到50%以上。“怎么可能不靠医保赚钱?”是很多医药人的心声。但是医保的钱越来越难赚,是连锁、工业企业躲不开的“劫”。
有乐观的受访人士认为,医保资金仍然宽裕,有些地方即使结算延迟,只是系统结算、使用违规或是少数地方医保局的资金问题,但也有拖无欠。从整体来看,即使是遭遇疫情,2020年-2022年,医保基金的收入增速仍高于支出增速。在国家医保统计公报中看到,职工医保中退休职工人数保持增速,2022年达到了9639万,相比于去年增长了3.3%,预计2023年医保中退休职工人数将会破亿。另一方面,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已连续四年下降,2022年跌破了10亿人。同时,退休人员的住院率常年维持在30%以上,其中2018年、2019年、2021年都达到了40%,2022年为38%。与之对应的是,退休职工医疗费用2022年达到7911.71亿元,同比增长6.04%。由此一叶知秋,老龄化和“退休潮”已成为医保基金的沉重压力。2018年医保局正式成立,肩负的使命正是控费。过去三年,医保局成绩斐然,药品集采、耗材集采、中药集采、DRG/DIP、医保目录...节约数千亿资金。另一方面,今年实际落地的门诊共济政策,大笔个账资金归入到统筹基金,将大量沉淀的个账资金重新装入医保基金池子,增厚医保基金的“总底子”。业内普遍认为,在人口趋势的预期下,医保局一手增厚资本,另一手狠抓控费的趋势还会继续加强。今年2月医保局发布的《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》,代表零售药店在国家医药健康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明显提升,同时药店也正式成为医保控费中的重要对象。2008年至2019年,伴随着医保的快速发展,无论是连锁还是工业都经历了“躺着赚钱”的黄金年代。当时,医保监管政策还不完善,药店用医保卡刷高毛利的保健品、日用品的情况非常普遍。消费者感官上刷医保卡不用自己掏钱,药店也就能肆意的刷,工业也在院内外渠道的合作中,活得滋润。那个时代赚钱容易,也固化了不少连锁、工业人的思维。时至今日,《第一药店财智》在走访药店时,仍然看到不少的医保基金违规使用情况。但也看到越来越多医药人醒悟,好日子已经过去。广西某连锁高管谈到,“现在很多药店人忽略了我们行业的初心,包括品类营销、工商业互动、客户服务等等,真的需要大家冷一冷、盘一盘。”在工业端,声势浩大的医药反腐风暴,也让药企重新审视院内外渠道的价值。
中康科技副总裁李俊国在2023年西普会上更肃言到,“不管是工业朋友还是药店圈朋友们,不要再把医保当成赚钱的渠道,如果还抱着在这方面占便宜赚很好的利润,拼命想办法偷这个偷那个,一定会带来灭顶之灾,而且也会给行业带来很大的损失。事实上,近年医保基金的监管条例已在不断完善和升级。特别是今年以来,医保监管政策频出,“智能化”更成为了高频词。其中,《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医疗保障基金智能审核和监控工作的通知》明确我国将全面建立医保智能监控制度,今年年底前,所有医保统筹地区上线智能监管子系统。据了解,近期部分门诊统筹药店已落地医保智能场景监控系统,可通过视频监控摄像头及智能IOT终端对居民在药店问诊、购药,门诊统筹报销的全过程监控。该系统会将场景监控信息与结算信息进行交叉比对,筛查出空刷、盗刷、串换、二次销售等违规行为,一旦发现,监管系统会发出预警。另一方面,国家医保局公开信息显示,截至今年8月,已有25个省份约14.14万家定点零售药店开通了门诊统筹报销服务,累计结算1.74亿人次,结算医保基金69.36亿元。这意味着,门诊统筹进入药店的速度超出了很多业内人士的预料,同时相关药店也即将面临更严厉的合规监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