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安药业股份荣誉:

2016-5-17成功上市

库尔勒市创新型企业

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

第四届创新创业大赛优秀企业

“全安” 第五届巴州知名商标

知识产权试点企业

国家二级中药保护品质证书

新疆药品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

医院老是提“基药”,为何进院还是那么难?

来源:转载 医药云端工作室    |   发表时间:2024-04-09

文:子非鱼
如今,一线代表和代理商都很清楚,医院进一个药越来越难。
医院药品数量太多,进一个新品慎之又慎。
医院用药大多有数量限制,即便某些地方解限,但事实上,医院进药还是非常谨慎。
医院迟迟不开新药会,就算临床科室已经提交了采购申购也无济于事。
于是,行业内都在等待政策性进院的机会。
哪些算政策性进院?
比如集采,中选后,优先采购且承诺用量
比如基药,有“1+X”用药模式及“986”配备要求,公立医院还有绩效考核作等政策加持
再比如,国谈药物,应配尽配,很多地方甚至规定医院在目录执行后三个月必须开药事会,或者根据实际需求随时召开。
但是,政策虽好,但政策的另一面是医院的苦衷。
集采品种价格是下来了,但是之前医院用开了的品种没中选,新的品种还用不顺手,规格、剂型、包材,原研与仿制,用法用量......各种牢骚。
“是不是基药?”进个药,医院首先会问你这个问题,好像是基药就可进院,没进院是因为不是基药!?
6年过去了,基药还是停留在2018年版的685目录,医院要完成配备考核,看来685目录要扩容。
于是,问题好像转移到了基药属性上:
“不是我无能,而是咱们的品种不是基药”!
难道是基药,医院就一定让进?
有没想到这是一句托词?
类似的托词,还发生在国谈药物
“既然是国谈药物,不是有双通道嘛,先放在院外药店吧!”
说起国谈药物进院,也并非一帆风顺,否则就不会有各种要求“三个月内开药事会”之类的要求。
各类药品,没有完美的品种,只有层出不穷的托词,无论这个托词是来自医院,还是传导到一线员工。
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,医院也难。
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来看,2022年全国公立医疗机构有43.5%亏损,亏损额超过1万亿元。1万亿元折合到365天,平均一天亏损将近30亿元。
就拿宇宙第一大医院郑大一附院为例,该院日均超过4万人的门诊量、病床数超过1.2万张,傲视群雄,2021年营收超过218亿,更是堪比一家大型企业,毕竟国内营收超过200亿的制药企业屈指可数。
但郑大一附院2021年的总支出约208.34亿元,收支结余约10.44亿,如果刨去约9.80亿财政拨款,收入和支出几乎持平,如果在哪个环节上稍有不慎,就会出现亏损。
据其2020年度公开决算,受到疫情影响,2020年郑大一附院收入合计185.63亿元、支出合计193.01亿元,收不抵支,结余为负!
除此之外,公立医院规模性扩张、接收其他医院,也同时带来一些沉重的负担.....
大,确实大,难,也确实难
微观层面,药品耗材零加成,药占比等绩效考核、DRG/DIP支付等政策,更是面临实际的业务挑战。

在这样的情况下,医院进一个药,不谨慎怎么行?

那么,药企难道都断了这一条路了?不是还有一些产品进院吗?怎么解释?

其实,一句话,这些都是长期准备的结果。

医院不是商业公司,没有义务天天开门等着企业的人来介绍产品。

机会是有限的,道路也是可寻的。

到要抓住机会,找到准入的路径,首先问一句,你对医院究竟了解多少?

对医院的功能定位、使命、业务发展方向,以及各类痛点,都知道吗?

当前的业务现状、用药结构、流程、关键决策方式,都了解吗?

不了解客户,根本没法沟通,更别说达成合作关系,各行各业都如此,医院也不例外。

但凡与医院打交道的,无论是药品器械企业,还是商业配送公司、服务外包公司、IT信息化集成商等,都要了解医院。

为此,我们在线开始一门课程,可以系统性、全方位了解医院。

都说行业太卷,充满焦虑。

与其焦虑精神内耗,没有任何收获,还不如静下心来梳理一下思路。